曾磊建議,應有針對性地加強能效標識的宣傳,推動消費者購買高效節能產品。應修訂能效標識,參數要簡單易懂,盡量減少晦澀難懂的參數,減少或取消指數類參數以及較為復雜的能耗參數,增加能耗,節能量等相關參數,標明同規格產品每級能效等級的耗電量參考值,以及與其他能效級別電量差,或者可節約的電費。
據CLASP(中國)項目主任曾磊介紹,我國消費者對能效標識的總體認知度提高較快,知道能效標識是反映產品能源效率信息的標簽的消費者已從3年前的61.5%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基本理解即知道能效標識分級、哪個能效等級最節能、基本了解能效參數的消費者從3年前的29.8%提高到目前的55.9%。拋開前者調查的群體是城鄉居民,后者調查的群體是城鎮居民的差別,總體認知度提高的幅度都很大。而目前消費者認為能效標識對購買決策有決定性的影響的達到37%。
這項調查由國際電器標準標識組織(CLASP)在我國的分支機構選擇國內市場上9類主要家電產品,調查對象是我國城鎮消費者。調查結果分別是,一線城市98%,二線城市97.6%,三線城市97.1%,四線城市96.1%。
從6月4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召開的能效標識和高效節能產品宣傳推廣機制研討會獲悉,我國96%以上城鎮居民“知道”能效標識。
據調查,實施能效標識較早、普及率較高的家電認知度普遍高于其他家電產品,消費者認知能效標識的主要的渠道是自家和家電賣場產品表面的能效標簽,區分能效等級的方法主要是數字與顏色,對能效標識的圖形圖案設計的理解程度較高。消費者對能效等級的細分有一定了解,但掌握并不很準確。消費者普遍認為較多標識的參數比較專業,參數不直觀、不易理解。部分消費者認為目能效標識不能看出能效與能耗的關系,不能體現可以節省的電量,不能突出節能優勢。